在全国两会到来之际,针对粮食储备安全问题,相关政协委员代表提出了相关建议。据了解,全国政协委员唐俊杰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技术对粮食进行烘干加工,提升粮食品质和储备安全。
全国两会今日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唐俊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开始禁止粮食出口,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但粮食收获时安全收储水分应该控制在15%以内,所以粮食烘干是长期储藏前的一个必要手段。但目前我国粮食机械化烘干率较低,与小户种植太阳能晾晒烘干的情况不同,集约化经营使得集中收获后的粮食受场地和天气制约,无法及时晒干,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产量达5%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0亿—240亿元。因此唐俊杰建议推广应用热泵技术,对粮食进行烘干加工,提升粮食品质和储备安全。
粮食烘干是长期储藏前的一个必要手段
据了解,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1/4左右。另一方面,国有粮食储备已经建立起中央、省、县(市)三级储备体系,由中储粮、中粮、华粮、地方储备等国有企业主导,大部分粮食进入国家粮库,“政策粮”市场特征明显。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粮食收获时水分均在20%以上,安全收储水分应该控制在15%以内,水分高,易霉变,所以粮食烘干是长期储藏前的一个必要手段。”
热泵烘干技术优势明显
“从2011年开始,以燃煤热风炉为主要热源的烘干设备被列入国家农机补贴目录。粮食烘干机销售量从2012年的1500台,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1.87万台,7年增长12倍,而粮食机械化烘干率仅有20%左右。”唐俊杰介绍说。
近几年,煤改清洁能源,各地明令禁止使用燃煤热风炉作为热源。考虑到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现状,作为能源替代方案的太阳能、生物质、柴油、天然气、电热均有明显的缺陷,使用热泵粮食烘干技术来取代传统燃煤热风炉为主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烘干技术,在节能、环保和高效方面优势明显。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通过压缩和换热过程将热量从常温环境温度泵送到高温有限空间,其供热效率达到电加热的3~7倍,是传统制冷空调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多种形式的热泵技术在建筑供热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建议
“应用热泵技术,对粮食进行烘干加工,不仅节能、环保和高效,而且大大提升粮食品质和收储安全。”唐俊杰说,今年两会上她准备提交《关于大力推广应用热泵烘干技术,促进粮食储备安全的提案》,建议进一步提高粮食烘干设备节能环保标准,鼓励协会、学会、联盟等社会团体制定烘干领域绿色技术、创新产品、售后服务、回收拆解和再利用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将其作为节能审查、政府补贴、工程招标、节能技改、检验认证、产品推广、市场监管等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其次,联合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结合各省市实际,设立粮食热泵烘干产业化专项资金。在粮食主产区,以粮食烘干企业为主体,开展热泵烘干技术的先行先试。鼓励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为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精准适配的热泵干燥系统及设备;对粮食烘干企业应用热泵技术进行设备更新、节能减排、循环增效等给予专项补贴。通过政府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达到提高企业装备水平,提升粮食品质和安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小编认为,政协委员的这一提案无疑是给暂时萎靡的空气能热泵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空气能热泵商家应抓住发展机遇,开创新一轮行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