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开阳县花梨镇翁昭村,这里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清澈的大水井河蜿蜒流淌、碧水荡漾……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贵州现代鲟鲈种业园便坐落于翁昭村的绿水青山间。自今年3月底建成投产以来,数以百万、千万计的鲟鱼、鲈鱼鱼苗从这里“游”向全省。
“以前网箱养鱼的时候,贵州90%以上的鱼苗都是从外省购买,后来全面清理取缔网箱养鱼,我们抓住机遇,率先发展设施渔业,建设现代种业园,从根本上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贵阳农投集团生态渔业部总经理孙伟说。
2019年下半年,贵州现代鲟鲈种业园开始建设,不到10个月的时间便建成投用,主要繁育鲟鱼、鲈鱼这两种贵州水产市场主要的当家品种。种业园面积不大,占地仅80亩,但却“小而全”“小而精”,拥有鱼苗繁育区、亲本培育区、高位池养殖区、标鱼养殖区等区域,有机结合了工厂化车间育苗、流水池育苗、高位池育苗三种育苗模式。
走进鱼苗繁育车间,一排排孵化桶整齐排列,纳米增氧机不停地输送氧气,数不清的加州鲈鱼苗游弋其中。贵州现代鲟鲈种业园场长范思林和往常一样检查着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查看是否受伤、带虫等。
“这些鲈鱼苗喂养20天到1个月就可以转到循环水车间八角池标粗,标粗到1000多尾就可以出售了。”范思林说,工厂化繁育车间安装有空气能加热、紫外灯消毒、供气系统等,可以严格控制水温、水质、溶氧等条件,1—2个月就能繁育一批种苗,一年可生产鱼苗2000余万尾。
“所谓‘三点一线’,就是对水进入池子前、在养殖池子中、尾水排放后进行全过程处理、动态处理。”范思林介绍,**点是进水前处理,将蓄水池的底部设计成漏斗形进行进水沉淀处理;第二点是在养殖池里安装竖流器设备,能将养殖池里成型的鱼粪进行集中收集;第三点就是对排放的尾水,通过微滤机收集、压滤机干湿分离、生态池生物处理、过滤沟渠处理、曝气池处理、湿地处理等,***终实现达标排放。范思林说,通过干湿分离等,可将鱼粪收集处理后制成有机肥,用于果蔬种植